第九課、網路通訊裝置

  1. 廣義上來說,網路通訊裝置也算是輸出入裝置。輸出入裝置連接處理器記憶體和外界,而網路通訊裝置連接某一處理器記憶體和另一處理器記憶體。
  2. 連線方法:可分為二大類:
    1. 有線(wired):又可分為雙絞線(twisted pair,屬銅線,包含DSL,以太網)同軸電纜(coaxial cable,屬銅線,包含有線電視纜線)光纖(fiber optic,含以太網,SONET)等。
    2. 無線(wireless):從遠到近又可分為衛星(satellite),地面波,行動電話(cellular)Wi-Fi(就是無線以太網),藍芽(Bluetooth)等。
  3. 裝置:最常見有四大類:
    1. 網路卡(network interface card):可以讓電腦連接網路,現在多內建在主機板的晶片裡,甚至做在單晶片中。
    2. 交換器(switch):可以切換網路連線,可以將資料從某一節點傳到另一節點
    3. 路由器(router):網路之間的連線裝置,如以太網連接SONET,如學校網路連到教育局網路。
    4. 防火牆(firewall):區隔內部網路和外部網路的裝置,增加網路的安全性。如果駭客或惡意軟體(病毒,蠕蟲)要入侵內部網路,得先通過防火牆這關。
  4. 網路通訊裝置一般使用十進位(decimal):K(kilo,103=1,000),M(mega,106=1,000,000),G(giga,109=1,000,000,000),T(tera,1012=1,000,000,000,000),單位是bps(bit per second)。如ADSL 8Mbps表示一秒鐘傳送8百萬位元。
  5. 功能關係:可分為三大類:
    1. 主從式(client-server):連線的節點不是對等的,有一個或多個伺服器(server),及很多客戶端(client)。客戶端對伺服器發出請求,伺服器依照客戶端的請求,做出適當的回應。這種架構的缺點是,一旦伺服器當機或維修,網路將無法正常運作
    2. 對等式(peer-to-peer,P2P):連線的節點是完全對等的,各節點發出請求,各節點依照請求,做出適當的回應。目前常見的P2P檔案分享就是這類。這種架構的缺點是,缺乏認證機制,例如很難建置帳號密碼。
    3. 混和式(hybrid):結合上述兩者優點,例如伺服器管理帳號,客戶端之間經過伺服器認證之後,彼此分享檔案。
  6. 未來趨勢:
    1. 速度愈來愈快:從以太網路從30多年前10Mbps,到現在的100Gbps,速度突飛猛進。
    2. 無線化及行動化:到處建立行動電話網路及智慧型手機降價,使得人們到處可以上網。
    3. 不需要設定:以前設定網路,往往需要專家,目前的趨勢是,完全不用設定,電腦可以自動設定自動連線。
    4. 對等式(P2P)取代大部分主從式(client-server)的功能:為了增加系統的可靠度,及分散伺服器的負擔,對等式(P2P)取代大部分主從式(client-server)的功能。如P2P檔案分享已經逐漸取代FTP(client-server架構)。

以上圖片取自維基百科。

問題